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关于拟提名杨中甲为2022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人选的公示
按照四川省科技厅《关于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2022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现将我单位拟提名杨中甲副院长(主持工作)作为2022年度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的人选予以公示。
一、候选人基本情况
杨中甲,男,39岁,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副院长(主持工作),主要从事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和应用研究、仿生先进界面复合材料交叉领域的研究,在超细高强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仿生超浸润界面、核级屏蔽/承力一体化复合材料、超混杂复合材料、新型油电混合动力无人飞行系统等领域已经取得较好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同意推荐。
三、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4项;参与国家973等项目7项;成功获批2022年度四川省市场监管系统科技计划项目3项。
2、在Advanced Materials,Composites Science & Technology、Chem Communic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5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7篇。
3、申请与获批国家专利40余项,其中33项专利排名第一,核辐射屏蔽、复合材料管道等专利已经应用。
4、主持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成功申报并获批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玄武岩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四川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021年度“建材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广安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建设在川高校玄武岩纤维协同科创平台。
5、玄武岩纤维开发及复合材料应用方面,突破玄武岩成纤机理与稳定制备技术,研制出单丝直径5微米级超细高强玄武岩纤维,强度达3000MPa,并且实现稳定中试生产,技术成果:“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技术” 已到达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出抗辐射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核废物处理装置,减重大于30%,首次用于中广核大亚湾核电站,申请国家专利3项,发表SCI论文5篇,已通过国家能源局的验收,秦山核电站总师叶奇蓁院士评语:“建立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测评价技术体系,研制了五种复合材料容器,可用于核电等核工业领域放射性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开发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板簧,实现减重大于40%,为长城、南骏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提供技术方案,获批国家专利3项目。
6、界面仿生与超混杂复合材料方面,提出苎麻纤维复合材料界面调控方法,通过纤维表面改性考察了纤维/树脂匹配性与浸润性,发表SCI文章2篇;建立了界面形成原位监测链段运动的荧光探针法,为复合材料基体成型工艺机理研究、内应力检测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发表SCI文章1篇;基于爬山吸盘与基材强界面区形成行为与仿生机理的研究,开发出超混杂高耐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管道,使用寿命提高三倍,减重大于50%,已用于承德的铁矿尾矿砂输送,并获得国家专利2项。
7、开发出单丝直径5微米、强度3000MPa级别的超细高强玄武岩纤维,实现了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典型应用。
8、主持(参与)的具体项目
表 主持(参与)的具体项目
起止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性质及来源 |
担任角色 |
2014-01至2018-12 |
特种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973”计划 |
项目参与人 |
2016-09至2017-12 |
电厂放射性废物处理用复合材料装置研发 |
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2017-01至2018-12 |
超细高强玄武岩纤维制造技术 |
国家科技部 |
项目负责人 |
2018-01至2020-12 |
爬山虎吸盘与基材强界面区形成行为与仿生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项目负责人 |
2019-01至2020-12 |
轨道交通用高抗冲击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
四川省科技厅 |
项目负责人 |
2020-04至2020-12 |
高性能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究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2020-09至2022-09 |
基于铂铑合金漏板的高温浸润界面和腐蚀研究 |
渝广合作 |
项目负责人 |
2021-08至2022-08 |
玄武岩纤维材料适植性研究及其鱼菜共生系统制备 |
四川省市场监管系统科技计划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9、成果转化情况
(1)高性能玄武岩纤维5~15微米,强度2800~3200MPa,已经实现年产3000吨中试生产线。
(2)核级放射性废水处理复合材料装置,实现屏蔽/承力一体化,较传统金属材料减重30~60%,与清华和中广核合作,已经用于军方与核工业领域。
(3)轻量化复合材料汽车用动载部件,轮毂、板簧等,已经完成实验验证,正在与长城、南骏、广汽、北汽等汽车企业合作推进应用。
(4)超混杂耐磨复合材料管道,针对铁矿尾矿输送环境较传统锰钢管道减重50%,寿命提高2倍,目前已经实现年产18000米(1000吨)产能。
(5)圆形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网箱及蚝排开发,与帕沃可公司共同研发,其中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蚝排部分已完成装备制作,于2021年8月初在广西钦州下水试运行。
(6)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鱼菜共生装备,已完成鱼菜共生装备制造及初步试点工作,已于2021年将该装备交由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开始试运营阶段。
(7)保温/隔热/结构一体化复合材料墙体板,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获得四川省一等奖。
10、相关荣誉
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称号”,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获得“创翼之星”荣誉称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四川省“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
四、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1、反映问题的形式:在公示期限内,任何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报本人真实姓名。
2、要求:反映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借机诽谤诬告。
3、公示时间:从2022年4月26日起到2022年5月5日止。
4、联系方式: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成果部 0826 4726833
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
2022年4月26日